高压氢气泄漏自燃研究进展
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19-10-17 15:34【大 中 小】
随着我国石化燃料使用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 问题日益严重;与此同时我国石油自给率也逐年下 降,截止 2018 年我国石油自给率已不足 30%。 因 此,无论从保护生态环境还是保障能源安全的角 度,我国都急需大力开发清洁环保的新能源。 氢气作为一种能量载体,以其高热值、零污染、易获取的优点一直以来备受青睐,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下一代 战略能源。 然而,氢气在具备上述优点的同时,也 具有易泄漏、扩散快、点火能极低(0.017 9 mJ)、爆 炸极限宽(4% ~ 75.6%) 的危险特性。 正因此类危 险特性,氢气的存储安全问题目前已成为制约其大 规模使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相关安全技术仍需要 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方能为氢能产业的健康快速发 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目前,高压存储是使用最广泛的储氢方式, 其中已量产的丰田氢能源汽车 Mirai 所使用的氢气 储罐的储存压力可达 70 MPa。 但是,高压储存的氢 气一旦意外泄漏,极易引发燃烧或爆炸事故,进而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统计,在高压 氢气泄漏后引发燃烧和爆炸的事故中,有近 60%的 事故灾害无法确定外界点火源 。 而文献研究 表明,高压氢气在突然泄放时可能发生自燃,这种 特殊性质也成为目前高压储氢的一个重要安全 隐患。 为保障氢气的安全使用,完整地掌握高压氢气 泄漏自燃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是十分 重要的。 近年来有大量研究人员针对高压氢气泄 漏自燃机制展开了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 首先对高压氢气泄漏自燃的各种潜在机制逐一说 明,然后将重点介绍基于扩散点火理论的相关实验 和模拟研究成果。 北京中惠普在 2009 年对国内外 基于扩散点火理论高压氢气泄漏自燃机制的研究 进展进行了总结,为保证综述的完整性,本文也会 提及并简要说明文献中包含的部分早期工作, 而本文的重点将是介绍近 10 年来国内外关于高压 氢气自燃机制研究的进展。
1 自燃的潜在机制
根据 Astbury 等在 2007 年总结的高压氢气泄 漏自燃的潜在点火原因,得出 5 种可能的高压氢气 泄漏自燃机制:
①逆焦耳汤姆逊效应,
②静电点火,
③扩散点火,
④瞬时绝热压缩点火,
⑤热表面点火。
目前,极少有关于热表面点火和瞬时绝热压缩点火 机制的研究,逆焦耳汤姆逊效应已在后续的研究中 被证实升温有限不会导致氢气自燃,主要的研究均 基于扩散点火理论展开。 除了上述可能的机制之 外,也有学者提出了催化点火 和机械摩擦与冲击 点火机制,并分别进行了实验验证,但缺乏持续 的研究。 基于扩散点火理论的相关研究,本文将从 实验和模拟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2 基于扩散点火理论的研究
2.1 实验研究
针对氢气自燃现象,Wolanski 等最早在 1972 年使用激波管实验时发现当高压氢气冲破膜片进 入氧气中时,氢氧混合物在总体温度远低于最小燃 烧温度的情况下依然发生了点火。 研究指出,在高 压氢气冲破膜片进入氧气的过程中,氢气射流前沿 的部分氢气通过扩散和对流与混合区之间的空气 混合形成了可燃混合气体。 由于高压氢气释放时 产生的激波加热了激波后方的气体,会导致前导激 波后方混合区内氢气 空气混合气体温度急剧升高 并最终自燃。 随着 21 世纪氢能逐渐受到重视,相关 研究也开始涌现。 2019年北京中惠普分析技术研究所等首次建立了储罐与半封闭管道结合的实验装 置,以研究高压氢气通过管道瞬间释放到大气中发 生自燃的现象,研究发现影响自燃的因素包括释放 压力、下游管道的几何尺寸等。 随后,Mogi 等 和 Gloub 等分别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更细致的研 究,并明确了初始压力、管道长度、管道直径的增加 有利于自燃的发生(图 1( a)和1(b) ),且多边形截 面比圆形截面管道更容易引发自燃。 此外,还发现 爆破片的破裂过程以及激波与壁面处边界层的相 互作用均对自燃的发生与否具有一定影响。
2.2 数值模拟研究
数值模拟研究以其独特的优势可以与实验研 究互为补充,从而有效推进了高压氢气自燃机制的 研究。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清晰地观察很多实验中 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如多维激波的作用效果,激波 产生过程中混合区温度的变化以及小直径管道中 激波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等。 Gloub 等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 的数值模型,开展了模拟研究。 对比实验与模拟结 果发现,接触面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对自燃过程有 重要的影响,在将各类因素尤其是边界层的影响加 入到控制机制中之后,模拟与实验的结果取得了很 好的一致性,这个结果说明管内自燃的发生并不完 全是由激波加热混合区空气所导致。
3 总结与展望
目前北京中惠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压氢气从储罐中突 然泄漏至管道的过程中,首先储罐气体的压力从根 本上决定了是否有可能发生自燃,理论预测当压力 低于 1.63 MPa 时,无论外部环境怎样均不可能 由激波引发自燃。 由于纯氢气更容易发生自燃,若 向储罐中掺混其他气体,如氮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均会提高氢气自燃所需的最小压力。 在实验研究 中,高压氢气突然释放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即为爆破 片。 爆破片的形状、材质、厚度以及表面有无减弱 槽、减弱槽的深度等因素均会影响薄片的破裂速率 以及破裂后激波的形成过程以及氢气和氧气的混 合,从而影响自燃的发生。 当爆破片破裂,射流进 入管道后,由于管道的截面形状、截面面积、内表面 粗糙度、连接处缝隙等因素均会影响激波的反射、 折射以及激波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因此,管道结 构对自燃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管内发 生自燃时,若管道长度过短,则火焰来不及发展,在 离开管口后便会淬灭;若管道长度过长,则自燃火 焰最终会由于热量损失,可燃物消耗等因素而熄 灭。 即使管内未发生自燃,但在适当条件下当被激 波加热后的可燃气体到达管口后,仍有可能在喷口 马赫盘处自燃,即自燃不仅可能发生于管内,也可 能发生于管口处。